赵恒品,枣庄供电公司薛城供电部主任,2013年度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为一名基层电力工作者,赵恒品奋战在供电一线已有28个春秋,几十个寒来暑往,他始终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书写着对电力事业的不懈追求,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棚户区里的“常客”
“能很快住进新房子,大小家电都能用得上,我们得感谢供电部的赵师傅呀!”燕山国际A区回迁户卞思海由衷地说。
原来的燕山棚户区有居民1200多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特别是棚户区供电设备陈旧,电压低,夏天就连风扇都带不起来,更不用说用空调、冰箱了。
2010年,薛城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4个棚户区改造工程,燕山棚户区被列为改造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3亿元,拆迁居民1241户,拆除房屋22万平方米。
工程尚未动,电力需先行。为做好棚户区改造配套工作,赵恒品主动来到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与棚改负责人“私人订制”,开辟绿色通道,为棚户区改造项目设计了最佳接电方案,制定最省用电方式。从拆迁时为每户抄表收费,到提供施工临时用电,到架设小区正式电源,再到提前为每户调试用电,赵恒品总是不请自到,事事想在客户前头,做在客户前头。
“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天气,只要有用电难处,总能找到老赵,难题马上就会解决。”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的主管多次感叹。赵恒品也因此在区委、区政府的大会小会上受到表扬。
“我不过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棚户区群众受了这么多年的苦,遭得这么多年的罪,就想着让他们早日搬进亮堂的新房子,用上可靠的电,过上舒坦日子。”每次有人提起受表扬这事,赵恒品总是淡淡地说。
办公室搬到园区门口
10年前,枣庄市严格执行国家小煤矿整顿政策,薛城辖区内多数小煤矿关闭,加上资源枯竭的困扰,薛城区政府改变思路,围绕打造“煤化工新园区,制造业新基地”目标,规划建设以薛城新型能源化工百亿产业园为龙头的“四大百亿产业园”,摆脱资源枯竭的困扰,走上经济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入住四大园区企业的增加,原有的电网布局和供电设施已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在建项目因用电不足面临缓建困境。“绝不能因为电跟不上而耽误了重点项目建设!”面对这种情况,赵恒品把毅然把办公室搬到了园区门口,现场办公,跟踪了解各项目进程和用电需求。
韩国OCI株式会社投资的奥瑟亚化工项目,来的几位专家汉语水平有限,身边的翻译偏偏对电力又十分陌生。赵恒品就拿着图纸,和几位韩国专家来到现场,设备一个个用画“说”出来,容量一个个用笔“问”出来,一项一项地进行商定。本来计划10天的工程量,硬是在赵恒品的不停“比划”下提前3天就完成了工程项目。韩国专家竖起的大拇指里满是惊讶和赞许。
如今,一座座高耸的铁塔、一条条闪亮的银线、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托着百亿级企业群的迅速崛起,也推动着薛城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山村排电忧
4月5日中午下班时间,一位手提竹篮的人在薛城供电部大门口踱来踱去,还不时向大院内张望,当看见赵恒品走来时,他立即迎上去。“老赵,老赵,这是我们合作社新产的草莓,牛奶味的,尝尝鲜。”一边说一边把竹篮往赵恒品手里塞。
“这不是老张吗,走,到办公室坐坐。”赵恒品边推辞,边招呼说,“为咱老百姓服务,都是份内的事,你这样做,见外了不是,快收起来。”
原来,“送礼人”家住薛城区常庄镇大山村,叫张良民。2012年在村南边建起“绿之源”大棚种植基地,种植了葡萄、草莓、樱桃等经济作物,近400亩,是枣庄市重点扶持的特色农业合作社之一。
张良民原计划承包几百亩地,搞特色种植,让在外打工的老乡回基地打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可受村里变压器小、线路老化的制约,浇地的水泵上水量小,冬季温棚的温度保持不住,种啥啥不景气。2013年夏季,大山村迎来了“村村强网”的好时机,赵恒品带领员工冒着37度的高温天气,自带炉灶和帐篷,吃住在工地,加班加点施工,共立15米电杆25基,新上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2.66公里。电足了,水泵使上劲了,恒温器正常运转了,今年的草莓长得格外好。今年春季牛奶味的草莓不但卖得快,而且价钱高,张良民光这一样就净赚了5万多元,说起这事,他笑得倍儿爽。
遇上这事,搁谁都会送点鲜草莓表示感谢的。可赵恒品还是谢绝了张良民的好意,说:“电足够用了,大伙富了,过上好日子了,这比吃什么味的草莓都甜。”
“为老百姓干点实在事,咱心里踏实。”赵恒品经常念叨这句话,也时刻践行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