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情结系心中
——薛城区劳动模范周传杰
周传杰,男,1986年12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入党,先后在企业、镇街工作,自2014年2月担任区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多年来,本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大是大非不糊涂,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对“三农”有着极深的情感,把这种“三农”情结转化为发展薛城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付出了艰辛努力,办成了大量实事,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我区完成夏粮产量2.18亿斤,完成秋粮产量2.22亿斤;粮食总产4.40亿斤,增长0.44%,瓜菜果总产量达到92.56万吨,全区粮食补贴资金达3141.25万元,对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1300万元。
一、抓粮食生产确保增产增效。
一是全面完成了“三夏”、“三秋”生产任务。精心组织筹备全区“三夏”、“三秋”工作会议,从局抽调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分赴各镇街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和督导安全防火工作,实现全区秸秆零焚烧。二是积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与指导。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玉米适期晚收技术;制定下发全区小麦秋种生产技术意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做好田间调查,搞好田间技术指导。三是圆满完成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组织实施农业部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3个;省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2个,其中陶庄镇为整建制镇1个,面积3.8万亩。已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复测验收。四是认真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完成玉米投保面积6.04万亩,涉及7个镇街,129个参保村,户数13778户,农户自交保费18.13万元,保险费总额为90.68万元。
二、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完成了农业结构调整2万亩,新扩经济作物1.23万亩,新扩建设施农业面积3300亩。二是推进生态农业区建设。今年规划了全区“一带六路”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区政府出台了扶持蟠龙河生态农业带、设施农业发展奖补办法。三是推进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和发展农机化示范园区作为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提高农业产业效率、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已编制完成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绿之园等5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其中绿之园、龙润生态园、舜耕庄园、已通过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认证,超额完成任务。印发《病虫情报》12期,近500份,及时发送到省、市、区领导及广大干群手中,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向省、市植保站上报玉米病、虫害发生动态30多期;联合农技、种子管理部门对枣庄市种子有限公司小麦供种进行了检疫抽检,计100多万公斤,全年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积52万亩次。
三、抓食品安全,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获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申报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申报绿色食品7个认证面积4100亩,获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1个。二是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农资执法力度。全年对全区220个农资经营网点开展拉网式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查处违法经营高毒农药2起,实行农资经营备案经营,农资市场准入备案率达到100%。对农民反映的16起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万元。三是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完成部、省厅农产品监督抽查工作,抽检果蔬农药残留193个,合格率100%。加强农产品基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产销对接,严格把好农产品进入市场质量安全关。
埋头苦干 甘于奉献的好青年
——薛城区劳动模范郭其勇
郭其勇同志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是在区政府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该同志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13年被区政府记“三等功”,2015年被团市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该同志所在的锦阳公司也连续多年被区委区政府、区财政局评为“先进集体”,2015年获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一是勤奋好学、勇于创新。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与党保持一致。尤其是近年来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融资形式时,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研究国家金融信贷政策,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提出了很多新的融资思路和观点,为我区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筹融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在实践中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总是能使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呈现新局面。
二是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该同志在负责项目融资期间,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白天需要跑银行、跑审批单位,对接贷款项目,晚上经常加班准备贷款资料,节假日几乎不休息。从政策性贷款到商业性贷款,从项目前期包装到落实抵押放款,该同志都能超前谋划,并逐项落实,几年如一日的在融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工作中踏实、勤恳,能吃苦、肯钻研,有开创精神,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三是尽职尽责、优质服务。该同志做人做事认真、负责,多年来,始终坚持在融资和拆迁补偿一线工作,特别是在回迁结算上房工作中,不辞辛苦,勇挑重担,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从燕山路棚户区回迁结算开始,该同志带领锦阳公司和结算组成员,负责制订了系统的回迁结算方案,并修订完善了各岗位工作程序和个人岗位职责,规范了回迁结算工作的办事程序,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回迁结算中树立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
多年来,徐腾利同志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腾利同志大局观念强,一直以来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要安排部署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牵头策划采写了一大批稿件在中央、省市媒体刊发,较好地树立了薛城对外良好形象。同时,仅2013年以来指导区内广播、电视、报纸等主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设“两会”特刊报道、转型发展薛城在行动等专题专栏100余个,刊播(发)近2000期次,极大推动了全区重要工作,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
到薛城周讯报社工作以来,狠抓新闻宣传质量提升,狠抓报社内部管理,竭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报社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全面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优化版面,丰富栏目设置,规范标题制作。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走群众路线树薛城新风”、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专版专栏27个、公益宣传100余期(版)。全年实现安全出报152期。对上报道实现历史突破。2015年,共在中央媒体刊发新闻稿件2篇,在省级媒体刊发58篇,在市级媒体刊发109篇,在各类网站刊发近千篇次,稿件质量和数量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媒体运作良好。依托《薛城周讯》纸质版,编发《薛城手机报》、《薛城周讯电子版》、政府网站要闻,为广大群众快捷便利地提供新闻资讯。二是强化报社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工作制度、请销假制度、考勤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对班子成员分工进行调整,对科室进行优化组合,设置总编室、审校室,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和差错责任追究。以全区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依托,深入治理“庸懒散”。以“业务精进、素质提升”为主题,开展了 “新闻宣传业务提升年”活动。及时调整发行渠道,规范报纸发行,并对发行单位和数量重新整理。对曾在本区工作过的县级干部和薛城籍在外工作县级干部、区内离退休老干部,协调投递部门及时寄送到老干部到家。设置免费赠阅点20处。三是优化工作环境。对办公室进行调整,设置会议室。新配备了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

鞠躬尽瘁 推进农村道路发展
——薛城区劳动模范魏延周
魏延周同志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责任心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态度端正,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日常负责全区31.4公里县道管护和700余公里乡道与村道建管养的督导、指导工作,负责全区农村公路的发展规划、计划统计、检查考核等工作,负责组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
2013至2014年该同志负责投资6000余万元的薛城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的道路及配套建设任务,及时完成了工业一路、工业二路、薛能一路、薛能二路的道路建设和管网铺设工作,为产业园企业按时投产运营奠定了基础。
2014至2015年,负责实施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安全隐患点整治89个67公里,完成投资420万元,在2015年11月份的评比中取得了全市第一的骄人成绩。
2014年底深入各镇街、各村调查摸底村内道路硬化情况,掏清了各村(居)内的道路硬化量、建设需求量、概算投资额等底数,给领导决策农村道路“户户通”提供了真实依据。2015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实施“户户通”工作,该同志督促指导镇街、村(居)道路的规划、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工作,负责招标全区道路监理服务企业,全年全区共完成村内道路硬化80余万平方米,实现了121个村的“户户通”。因该辉煌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关注,年初,全市农村道路户户通工作现场会在薛城召开,共观摩了6个村的现场,参会人员受到极大的震撼;省交通厅张厅长到薛城调研,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